极目新闻记者 吴昌华
通讯员 唐时杰 陶晖
4年前,他在河南小镇街头徒步追车冲刺500多米抓获嫌疑人;3年前,他奔走在街巷,发现一个隐藏在写字楼内的特大养老诈骗犯罪团伙,破获案值1亿多元的跨省特大养老诈骗案;前不久,“中国好人榜”发布2025年首次入选榜单,他光荣当选。“中国好人榜”给他的评语是:反诈利刃破千案,深耕“云端”护民安。
他是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刑事侦查大队民警潘黎,警务技术四级主任,是一名85后,曾获个人二等功2次、嘉奖3次。
2017年以来,他一直战斗在反诈一线,参与抓获犯罪嫌疑人1600余名;他上门拦截电诈117起,为群众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439万元,其中最大一笔200余万元。近年来,他创新运用新媒体开展反诈宣传,制作的反诈短视频被国家反诈中心等新媒体平台转发,累计播放量1.7亿人次。他说:“电诈一日不除,使命一日不止。我将一直战斗在反诈路上。”
7月21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反电诈中心,采访了潘黎的故事。
反诈利刃破千案,深耕“云端”护民安
6月24日下午,中国文明网发布2025年首次“中国好人榜”,民警潘黎光荣当选。榜单给他的评语是:反诈利刃破干案,深耕“云端”护民安。
潘黎今年40岁,中共党员,现系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刑侦大队警务技术四级主任。“我深知自己只是代表集体捧回了属于所有人的奖章。这份荣誉不是终点,而是责任的新起点。我将和大家继续保持24小时待命的状态,用专业和坚持守护群众的‘钱袋子’。”从同事们口中得知自己入选“中国好人榜”后,潘黎说。
只要投资购买“文票”,几个月能暴涨1000多倍,你信吗?2022年5月份,江岸区一名老人要向“梅兰竹菊”APP投资2万元。潘黎得知后,来到这家“梅兰竹菊文交所华中运营中心”暗访,判断“梅兰竹菊”实为养老诈骗团伙。江岸区分局随即成立专班展开侦查,发现该团伙设立虚假交易平台,以网上投资“文化收藏品”为幌子,诱骗中老年人购买所谓“文票”,以返利分红、低价配股等套路引诱投资人再拉新人入市,通过操控拉高“文票”价格刺激更多的人员和资金进入。6月30日,江岸区分局在市局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出动警力200余名,在武汉、南京等多地收网,抓获涉案嫌疑人118名、冻结资金1.45亿元,打掉一个分支机构遍布全国23省市区的犯罪网络。
据查,该团伙私自设立所谓“艺术品交易中心”,开设虚假“交易平台”,将所谓的“文化艺术品”进行虚假评估,或伪造虚假艺术品购销合同,将其打包为“金丝玉叶”“金玉良缘”等50多只“文票”,在虚假交易平台上交易。该团伙指使“操盘手”以对倒交易等方式操控“文票”的交易量和价格,通过拉人分成、宣讲会等方式诱骗中老年人“投资”,涉案资金约7.8亿元。2024年至2025年,该团伙数十名骨干成员陆续被武汉中院、江岸区人民法院判刑。
潘黎是从2017年开始从事反诈工作的。彼时,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新套路、新花样不断翻新,给打击工作带来极大挑战。潘黎凭借着不服输的劲头,与诈骗分子展开较量,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1600余人,参与打掉50人以上犯罪团伙16个,成功侦破“色诱诈骗”“荐股诈骗”“老年人保健品诈骗”“梅兰竹菊诈骗”等一系列有影响的案件。
在河南小镇街头徒步追车扑倒嫌疑人
潘黎看上去像是个阳光帅气的大男孩,很难联想到,在与电诈犯罪嫌疑人短兵相接时,他像下山猛虎一般勇往直前。
2021年6月中旬,江岸区公安分局反电诈中心侦查发现林某使用某种中转设备向境外诈骗集团提供话务服务。林某行踪不定,每天不停地更换入住酒店。潘黎多次带队布控抓捕,都被他逃脱。
7月7日,林某驾车离开武汉。潘黎带队追踪,追至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府店镇。次日,潘黎等5名侦查员分头在镇上摸排。下午3时许,潘黎独自前往镇派出所时,忽然注意到马路上有一辆黑色小车驶过,正是林某驾驶的车。
不能再让他溜了!潘黎拔腿就追,巧的是那辆车并没有开远。潘黎冲刺500多米后,那辆车在路边一家网吧门前停下。潘黎已经赶到,待林某下车时扑倒,当场从车上搜出作案用的“GOIP”设备和大量未使用的手机卡。
办案民警顺藤摸瓜,一举抓获该团伙另外3名成员,打掉一个为境外电诈集团提供技术支撑、搭建通信渠道的团伙。
电信网络诈骗是典型的非接触式远程作案,破案线索隐藏在茫茫网络中,十分耗费时间、脑力和脚力。对于潘黎而言,分局反电诈中心24小时运转,他和队友们24小时待命,一旦需要随时出发,最快一次创下40小时破案的最快纪录。2021年7月21日,潘黎和同事刚从河南返回不久,江岸区一家餐饮公司员工汪先生在微信上遭遇冒充领导诈骗。潘黎调查发现,涉案微信号认证为女子杨某,在重庆市某单位上班。当晚,他飞抵重庆,很快找到杨某。杨某说,她将自己的微信号以每天100元的价格出租给了同学桂某,桂某在重庆市城口县某单位实习,位于渝川陕交界处,距离杨某所在地有400余公里。潘黎和战友连夜驱车转战城口县,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桂某。
那两年,潘黎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外地出差,曾经在2周内辗转5省4市,很多地方都很偏远。赶路侦查,常常忙到凌晨。有时候买不到火车票,潘黎和战友们就只能坐在车厢过道里。
对此,潘黎并不在意,他说:“电信诈骗动辄就是几十万、上百万。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守护群众财产安全是我们的职责,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会迎难而上。”
积极拥抱新媒体,成了反诈网红主播
入选2025年首次“中国好人榜”4天后的6月28日,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公安局、华中师范大学联合开展“全民反诈、平安留学”护航活动。潘黎走上讲台,剖析留学生容易遇到的“冒充使领馆诈骗”“机票改签诈骗”等骗局,现场发起“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的反诈倡议。
7月8日,潘黎和同事们来到江岸区黎黄陂路步行街“巴公房子”网红打卡地,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系列主题宣传活动。潘黎手中的毛绒“警察小熊”,自制录音不停地用武汉话说:“陌生电话要警惕,可疑短信要注意。任凭骗术千万变,不贪便宜不受骗……”引来行人纷纷驻足。
多年战斗在打击电诈的一线,潘黎越来越认识到,更广泛、更有力的宣传,才能防止案件发生,才能守好群众的“钱袋子”。
2024年以来,潘黎数十次走进高校、中小学、企业、社区,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常见的诈骗手段,传授实用的防范技巧。大家对他的专业讲解赞不绝口。
随着短视频、直播的兴起,网络媒体成为更快、更高效的反诈宣传途径。潘黎紧跟时代,大胆创新,当起“网红主播”,通过互联网拓宽反诈防线。
作为一名刑警,潘黎的网络反诈宣传没有停留在“告知”,更注重“互动”与“实效”。他每周构思趣味直播主题,开展“沉浸式”紧急拦截直播,让观众实时看到民警如何劝说正准备转账的群众,直观展示“一秒之差可能被骗”的惊险。一次,一位老人陷入诈骗陷阱即将转账,潘黎立即与同事赶到老人家中,镜头实时记录下这场与诈骗分子的“生死时速”,成功阻止了转账,直播间最高峰有79.2万人在线观看。他制作的反诈短视频被国家反诈中心等新媒体平台转发,累计播放量1.7亿人次。他揭露的“支付宝注销诈骗”骗局获央视关注并播出。
他的网络视频评论区总是热闹非凡,对于网友“遇到疑似诈骗怎么办”的提问,他都会详细回复,让网友觉得反诈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身边的守护。
文字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江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gwhyjzz.cn/9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