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12日讯(记者汪文汉 通讯员张启山)武汉有望率先开启氢能铁路时代。在11日召开的第四届轨道交通能源与动力系统技术发展大会上,多位权威专家聚焦氢能源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前景,明确提出应在武汉等氢能产业基础雄厚的城市先行建设城际铁路氢能示范线,这或将引领我国铁路运输进入绿色能源新时代。
作为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排头兵,武汉已构建起完整的“制储运加用”产业链,其产业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全国电压电流等级和频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景德炎在专题报告中特别强调,武汉完全有能力在全国率先建成氢能源市域铁路示范线,此举不仅能验证氢能技术的可行性,更能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当前武汉都市圈已形成四通八达的城际铁路网络,专家建议可优先选择现有线路进行氢能改造。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总规划师郑洪指出,武汉的都市圈已经布局了很多加氢站,具备发展氢能列车较好的基础。另外,武汉城际铁路目前已经开通武汉至咸宁、武汉至黄石、武汉至孝感、武汉至黄冈的四条城际铁路,乘坐武汉城际铁路,从武汉到这些地方仅需30~60分钟。铁路运输对能源需求巨大,氢能源的应用可以增加铁路能源的多样性,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氢能源列车有助于铁路行业实现“双碳”目标,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的绿色转型。氢能列车可与现有的铁路交通网络相互衔接,可优先考虑利用现有的铁路走廊或规划中的铁路通道,以减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复投入和对环境的影响,也可提高线路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这种“旧线新用”的模式既能降低基建成本,又能实现与现有交通网络的无缝衔接,是推进氢能铁路商业化的务实之选。西南交通大学氢能研究院院长陈维荣则从技术层面补充,建立智能化的氢能管理系统将成为示范线成功的关键,需对能源调度、安全监控等环节进行全方位优化。
专家达成共识,武汉等先行城市通过示范线建设,不仅将破解氢能储存、运输、加注等技术难题,更将为全国轨道交通绿色转型提供可复制的样板经验。
氢能列车长什么样?
氢能列车是近年来轨道交通领域的新兴事物,它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未来交通的无限遐想。那么,氢能列车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其实,氢能列车并非科幻小说中的奇幻构想,而是实实在在已经投入运行的技术成果。比如德国的氢动力列车以及我国的氢能源智轨电车和氢能源市域列车等。这些列车通常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源,或者采用氢燃料电池与锂电池的混合动力系统,具有零碳排放、低噪音等诸多优点。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氢能列车作为一种绿色交通方式,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成为未来轨道交通的一个重要趋势。
目前来看,氢能列车更多的是对传统列车的一种有益补充,而非完全的取代。它在一些特定的场景和线路上,如市域铁路、有轨电车等,发挥着独特的优势,为人们提供了更加环保、高效的出行选择。
不过要构建起氢能列车的完整产业链,需要从氢能的制取、储存、运输到列车的制造、维护等各个环节协同发力。这涉及众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协作,包括但不限于燃料电池技术、储氢材料与技术、列车制造技术、加氢基础设施建设等。例如,质子交换膜、车载储氢容器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对于降低氢能列车的成本和提高其性能至关重要。
另外,加氢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至关重要。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加氢网络,才能保障氢能列车的正常运行。此外,成本控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包括制氢成本、列车制造成本以及运营维护成本等。只有降低成本,才能使氢能城铁具有经济可行性。
文字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江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gwhyjzz.cn/9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