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省多个地区陆续公布了针对农村婚嫁的彩礼倡导性标准,旨在通过限高减负等方式,推动婚俗改革,减轻民众经济负担,倡导简约适度的婚礼形式。这一举措不仅回应了社会对高额彩礼问题的关切,也体现了地方政府在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为。
在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当地提出2025年彩礼不超过12万元,2026年不超过10万元,并明确取消各类隐形彩礼,提倡简约婚礼。武威市天祝县则倡导彩礼控制在6万元以内,同时取消加重经济负担的隐形彩礼,提倡简约适度的定聘迎娶礼仪。酒泉市肃州区则针对农村地区,提出彩礼上限为6万元,严禁索要天价彩礼,提倡婚宴节俭自办。定西市陇西县更是倡议彩礼总额不超过5万元,鼓励零彩礼低彩礼,反对要车要房等传统陋习。
这些倡导性标准并非强制执行,而是通过宣传引导、典型示范等方式逐步推广。甘肃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此前已印发《甘肃省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工作方案》,要求各县根据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风俗习惯,制定合理的彩礼倡导性标准,并推动标准逐步下降。目前,白银市平川区也已公开征求农村彩礼倡导性标准的意见建议,涵盖彩礼金额、婚宴规模、宣传措施等多个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甘肃多地在制定彩礼标准的同时,也注重通过创新方式推动婚俗改革。例如,定西市通过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的工作机制,倡导婚事新办,婚宴酒席不超过20桌,彩礼不超过5万元。此外,一些地方还通过文艺形式宣传抵制高额彩礼,如广西资源县通过山歌、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巧妙传递婚俗新风。
在具体执行层面,甘肃古浪县还提出建立彩礼报备承诺制度,要求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结婚时主动报备彩礼情况,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这一做法不仅有助于增强公职人员的廉洁意识,也为普通群众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然而,尽管各地出台了一系列倡导性标准,但治理高额彩礼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部分地区的彩礼标准仍偏高,如一些地方的彩礼上限仍超过6万元;另一方面,高额彩礼现象在一些地区仍较为普遍,甚至出现天价彩礼隐形彩礼等新形式。此外,一些地方的彩礼标准尚未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部分群众仍存在彩礼越高越体面的观念。
为此,甘肃省多地正在探索更加灵活的治理方式。例如,一些地方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农村高额彩礼现象的具体情况,从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倡导性标准。同时,一些地方还通过法律手段加强治理,如婚姻律师指出,治理高额彩礼应弱化彩礼的补偿价值,倡导男女平等、互相尊重的价值观,从而改变人们对彩礼的定位和看法。
甘肃多地公布彩礼倡导性标准,标志着婚俗改革迈入新阶段。然而,要真正实现零彩礼低彩礼的目标,仍需政府、社会、家庭等多方共同努力。只有通过持续的宣传引导、制度保障和文化重塑,才能让高额彩礼失去生存土壤,让婚姻回归本真。
文字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江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gwhyjzz.cn/9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