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院+人社”联动筑牢农民工工资权益防护网
法院与人社部门联动合作,共同筑牢农民工工资权益防护网,通过加强沟通协作,确保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此举有助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
通讯员 匡静茹
“考勤记录、微信聊天记录都得留好,这都是维权的‘硬证据’!”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转化医学大楼(国家医学中心)项目工地的活动现场,蔡甸区人民法院法官的一句话,让围坐的工友们纷纷点头。近日,蔡甸区法院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携手开展“普法进工地”活动,把法律知识和维权方法送到一线工友身边,从源头为农民工工资权益“保驾护航”。
活动刚一开场,工地会议室就坐得满满当当。针对工友们最关心的“怎么要工资”“受伤了怎么办”等问题,区法院和区人社局的工作人员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用“接地气”的话语和真实案例展开讲解。“之前有个工友没签合同,老板拖欠工资,最后依靠和老板的微信聊天记录,顺利要回了工钱……”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句句实在的提醒,让工友们听得明明白白。
“如何认定恶意拖欠劳务报酬?”“若工期延长是否会影响工伤保险的赔付?”在互动答疑环节,工友们再也没了顾虑,纷纷举手提问。面对大家的疑问,区法院和区人社局的工作人员逐一耐心解答。“以前总怕遇到事儿不知道怎么办,现在心里有底了!”工友们拿着刚领到的维权宣传手册,脸上露出了笑容。现场,工作人员共向工友们发放宣传手册百余份,并公示了投诉举报电话,确保大家遇到问题能第一时间找到“门路”。
此次区人民法院与区人社局的联合普法行动,是司法力量与行政力量协同发力、根治欠薪的一次生动实践。既增强了工友们的维权能力,又给用工单位敲响了“警钟”,督促其规范用工、按时足额支付工资。
下一步,区法院与区人社局将继续深化协作,把“普法进工地”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让法律服务覆盖更多项目工地和企业,从源头遏制欠薪问题,为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筑牢法治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