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窗受理”跻身国家级试点,武昌公安优化对企政务服务交出亮眼答卷
武昌公安成功实施“一窗受理”国家级试点,优化对企政务服务,成效显著,通过简化流程、提高效率,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赢得了广泛赞誉,此举不仅提升了政务服务水平,也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通讯员 陈善文 黄若灵
打造公安综窗“一窗受理”模式,跻身国家级“无差别综合办事窗口”试点;“零号员工”陪伴企业,切实解决生产经营各类问题……
今年以来,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区分局推出《2025年武昌公安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条举措》,在优化对企政务服务中出真招、用实策、办实事,助推武昌区企业总量在中心城区率先突破10万家,上半年GDP等5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
随叫随到、服务周到 ,全方位纾解企业“急难愁盼”
“开业后车流人流激增,周边又是地铁施工,顾客集中反映找车位不便。”武汉SKP商场在开业初期遇到难题,这座15万平方米的商业体虽配建900余个泊位,却因路网不畅、慢行交通规划缺失,运营面临挑战。
“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往往超出预期。”武昌区公安分局交通管理大队主动上门,秩序中队中队长童小虎通过实地调研,制定出“靶向治理”方案。在外部,强化路面疏导,联动周边停车场设置引导标识,协调开放1900余个共享泊位缓解压力;内部则秉持“稳内围、保中围、畅外围”理念,实施逐级管制与顺向循环,规范通行秩序。
针对非机动车乱象,划定专用停放区,实现外卖车、共享单车及电动车分区管理。系列措施成效显著,停车资源利用率提升,今年以来车辆通行效率较之前提高12.7%,为商业体营造了良好交通环境。
企业发展中也难免遇到纠纷,今年7月,积玉桥街派出所收到辖区某科技公司的诚挚感谢。原来三个月前,该科技公司与一家装修公司签订了办公室装修合同并已缴纳费用,然而装修进度滞后,双方多次沟通无果,还因装修质量问题发生口角,企业负责人无奈之下向派出所求助。
“都冷静冷静,有话好好说!”民警舒钟先将争执的双方分开沟通,在三所联调室内,他与同事分别记录诉求要点。专业律师逐条核查款项约定,明确双方在合同订立时的疏漏。人民调解员向双方说明僵持的时间与经济成本,引导聚焦解决方案而非责任推诿。最终,在三方见证下,促成双方重新拟定违约责任细则,明确装修进度追赶计划及质量验收标准,推动装修工程继续实施,使科技公司得以恢复正常运营秩序。
随叫随到、服务周到。武昌公安通过警企恳谈会、定期走访调研、员工问卷调查、线上警企联络机制等渠道,认真倾听企业需求,为企业及员工提供纠纷化解、隐患排查、安全培训及法律咨询等警务服务,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严打击、聚合力、重挽损,筑牢企业权益“防护墙”
“公安民警高效破案,不仅为我们挽回了损失,更维护了企业良好形象,让我们能专注于业务发展。”今年3月,某世界500强通信设备公司中国区品牌总监专程来到武昌公安分局侦查中心中南战区办案队赠送锦旗,感谢警方运用“刑事案件+民事调解”的闭环模式,为企业追赃挽损。
此前,该企业在核查客户物业公司的保修申请时,发现合同文件所盖公章系伪造,随即向武昌公安报案。分局中南战区办案队民警魏镇坤通过走访投标方,调取合同原件,精准锁定涉案分包商负责人蔡某,并查实其伪造企业印章用于冒名投标的犯罪事实。
“破案不是终点,帮助企业挽损才是目的。”在检方对蔡某批准逮捕后,分局法制大队涉企案件专班意识到企业的追损需求,立即启动“所队联调”机制,组织涉事企业、分包商及物业代表,在人民调解员与专业律师的主持下进行磋商。最终,三方达成和解,为企业避免了耗时数月的民事诉讼,切实挽回了损失。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武昌公安对涉企犯罪坚持“零容忍”,尤其重拳打击侵害企业权益的合同诈骗犯罪,并持续深化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破坏生产经营等犯罪。
3月13日,国内某知名新能源汽车湖北分公司销售主管范先生报案,当时该品牌新车刚刚上市,装有客户预定信息、销售资料等重要内容的笔记本电脑在销售门店不翼而飞。
接到涉企警情后,梅苑派出所民警蔡润田和王晋强调取附近监控,锁定将电脑包“顺手牵羊”的是一名60岁女性,并于次日将其抓获并刑拘。审讯中,犯罪嫌疑胡某坦言:“电脑我都没来得及打开,没想到警察这么快。”仅一天时间,装有重要资料的笔记本电脑就回到了范先生手中。
围绕滨江数创走廊等新质生产力高地,武昌公安对企业线索照单全收、举一反三,坚决做到“有警必处、有案必立、立案必查”。今年以来,快破涉企案件20起,刑拘93人,追赃挽损高达1.2亿元,以法治硬核护航企业发展。
减材料、缩时限、少跑动,力促企业群众“高效办成一件事”
“不用员工反复跑,30份落户手续在一天就办妥了!”今年5月,武昌区某重点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为30名核心骨干的落户难题发愁,“他们户籍分散在全国9个省市,项目工期紧,员工难离岗。”政务服务大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当即启动“一企一策”机制,错开企业工作高峰时间,民警携带扫描仪、专业打印机等设备上门,在企业会议室设立临时办证点。
受理资料、采集人像、系统录入、审核审批......整个流程被拆解为4个环节“流水作业”,单份手续平均耗时仅10分钟。“原以为至少要跑三趟,没想到在公司就能办完。”西安籍工程师张先生拿到户口簿后赞不绝口。
今年以来,武昌区公安分局政务服务大队已为10家企业提供上门服务,办理户籍及居住证业务156件。通过联合辖区派出所前置服务、推出就近办,延时办,上门办。目前,武昌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一站式”公安综窗,整合公安行政审批职能、窗口、警力,可以做到“一窗受理、联动审批”。
今年5月,位于武昌区徐家棚街的某品牌连锁酒店负责人李女士望着日渐临近的节假日,内心满是焦虑:“外地客流马上就到了,开业还能赶得上吗?”
接到企业反映的问题,治安大队民警王海被指派为“零号员工”指导酒店准备特种行业许可证的申办材料。他第一时间梳理出申办所需的核心材料清单,精简3项非必要证明。对于消防通道、监控设备、旅店业实名登记入住系统等涉及安全的关键环节,他通过线上视频连线的方式进行远程指导和排查,预整改后再到现场验收,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符合规范,让企业实现了“少跑动”。
在验收合格后,王海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将原本5个工作日的审批时限压缩至2个工作日,为酒店开业争取了宝贵时间。“旅客没带身份证怎么办?”“可以通过‘身份核验+入住登记’一体化终端,3分钟就能完成入住。”在办理等待的间隙,酒店负责人有任何问题,都能通过专线咨询联系到王海,并得到解决方案。得益于武昌公安“精简材料、压缩时限、线上服务”的高效服务模式,这家连锁酒店在端午节前顺利开业。
作为“不在企业名册,不拿企业薪酬”,却为企业的事忙前跑后的“零号员工”,帮助企业“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受到辖区企业的一片好评。2025年上半年,武昌公安收获群众点赞810余次。民警用心用情服务,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