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非遗:流淌在城市血脉中的文化瑰宝
武汉非遗是流淌在城市血脉中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这些非遗项目体现了武汉独特的文化魅力,传承着千年文明,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变迁,它们不仅是武汉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非遗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的精髓,也让世界更加了解和欣赏武汉这座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城市。
“跟着非遗游武汉”手绘图
“吃一碗蔡林记热干面,芝麻酱的香气里都飘着老武汉的魂。”在吉庆街,来自西安的游客赵先生吃了一碗热干面连称“很满足”,“本以为非遗是博物馆里的老古董,没想到第一口武汉味就是‘活非遗’。”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武汉市文旅局推出“跟着非遗游武汉”主题旅游线路,长江日报记者走访发现,从热闹非凡的历史街区到风景如画的旅游景区,再到藏在街头的非遗博物馆,非遗在武汉以多样的形式展现着其独特魅力。在这里,非遗从来不是博物馆里仅供观赏的展品,而是如同一股鲜活的血液,流淌在城市的每一条大街小巷,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成为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标识。
城市漫游
市井烟火里遇见千年传承
什么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的生活气息?对武汉而言,就是出门过早。武汉过早,是武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称吃早饭为“过早”,是武汉的特色。“我从小就在这儿吃豆皮,现在带孙子来,他最爱看师傅摊豆皮时转锅的手艺。这哪是吃饭,分明是看非遗表演!”本地居民王爷爷说。
吉庆民俗街,这条充满武汉烟火气的街道,是非遗与市民生活紧密相连的生动写照。一到周末或假期,老通城豆皮、蔡林记热干面等老字号店铺前就人头攒动,四季美汤包、德华楼小吃、五芳斋汤圆售卖窗口前排起长队,全国游客都来打卡非遗老字号。
在充满文艺气息的昙华林,非遗正以“潮玩姿态”刷新游客认知。马应龙非遗体验店紧跟时尚潮流,在门口设置了打卡装置和开设直播间,吸引了众多年轻游客前来拍照。除了可以购买明星产品眼霜、痔疮膏外,游客还能体验香包制作过程,了解非遗之美和中医药文化。刚买完眼霜的“00后”女孩小雨举着手机直播,“传统药膏撞上国潮包装,我能连拍十条视频!”
转角处的扬子江非遗体验店,常见不少打扮时尚的游客进来拍照打卡。“龙须酥、云片糕、港饼、麻糖……”这些武汉的传统糕点制作技艺是老武汉人的美好记忆,也是扬子江的绝活。2020年开始,扬子江对产品做了文创设计升级后,有些传统糕点食品一年销量超过10万盒,远远超过之前。“传统技艺+时尚表达”让武汉众多百年老字号变身网红打卡点,走出一条鲜活的传承之路。
景区畅游
山水实景中品味非遗盛宴
晴川阁是武汉著名景点,今年以来,许多来到武汉的游客在这里邂逅楚剧《又从西厢过》。一些开场前还在刷手机的年轻观众,不到5分钟就津津有味地沉浸在剧情中。广州游客林小姐举着手机录下打更人互动的片段;河南游客张女士主动举手“入戏”,为主角张生和崔莺莺的婚礼献上才艺表演。演出结束后,杭州游客周先生特意找到演员合影,“实景剧把古阁当舞台,戏里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跟夜色中的长江大桥交相辉映,这才是活的文化传承”。
今年端午假期,在风景秀丽的东湖风景区,武汉人民艺术剧院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汉杖头木偶戏走进植物园室内演出,《新龟兔赛跑》《聪明的小猪》等经典剧目轮番登场,木偶在演艺人操控下活灵活现。6岁的小观众乐乐兴奋地说:“木偶戏比动画片还有趣!”市民李女士表示,孩子今天第一次见木偶戏,特别兴奋,对杖头木偶的精妙操作惊叹不已。“今天孩子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一趟算是来值了!”
从晴川阁的夜戏到东湖的剧场,非遗演出不再是静态的舞台展示,而是让游客成为文化叙事的参与者,全国游客在武汉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