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7月24日,上海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夏季战役行动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其中,一起涉及饿了么前CEO韩鎏的职务犯罪案件引发广泛关注。据警方通报,韩鎏及其同伙在短短两年内,通过操控物流配送业务、供应商准入与清退等关键职权,进行30余次权钱交易,涉案金额高达4000余万元。这一案件不仅暴露了企业内部治理的严重漏洞,也揭示了互联网平台在供应链管理中权力集中、监督缺失的深层问题。
案件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23年7月,当时韩鎏在饿了么担任要职,负责物流配送和供应商管理。他利用职务之便,将手中的管理权限当作提款机,通过威逼利诱的方式,让多家供应商在数十座城市获取物流配送业务资格。这些供应商为了保住业务或获得更多资源,不得不按利润比例向韩鎏等人行贿。更令人震惊的是,韩鎏等人甚至将收受财物的场景伪装成频繁的供应商宴请,掩盖其非法行为。
2025年5月,饿了么通过数据监测发现部分供应商的订单履约效率、用户评分等核心指标与资源分配明显背离,内部审计部门随即启动专项调查。调查发现,韩鎏团队在供应商准入系统中存在大量异常操作记录,最终锁定其涉嫌职务犯罪的证据。企业随即通过上海市公安局蓝鲸护企工作站报案,警企协作机制迅速启动。在掌握确凿证据后,2025年6月,上海警方在浙江警方的配合下,先后抓获韩鎏等三人以及向其行贿的刘某等四名供应商负责人。
据警方通报,涉案人员均因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与行贿罪,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这一案件不仅对饿了么自身造成了巨大冲击,也对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廉洁治理提出了严峻挑战。
从更深层次来看,韩鎏案暴露出的供应链管理失能问题,已成为互联网企业亟需解决的顽疾。根据相关分析,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性、数字技术的前沿性以及平台经济的公共性,使得其廉洁风险更加突出。特别是在扁平化管理模式下,中基层员工更容易通过暗标价、甩补贴等方式获取非法收益,而传统监管模式难以察觉。因此,企业必须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实现权力分离,建立治理责任闭环,并设立廉洁KPI与举报奖励基金,激励员工内部监督。
此外,此案也提醒企业必须真正落实ESG合规目标,将治理责任落实到运营风险最容易出问题的场景,如供应商管理、人事决策、财务审批、补贴分发等执行末梢。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重塑企业治理生态。
韩鎏案的曝光不仅是一次对个人贪腐行为的打击,更是对整个互联网行业治理模式的一次深刻反思。随着互联网企业不断拓展业务边界,如何在创新与合规之间找到平衡,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课题。
文字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江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gwhyjzz.cn/9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