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曾被网友评为最难喝饮料之首的红色尖叫在停产多年后以限定款身份重出江湖,引发了市场的一阵狂热。这款原价5元一瓶的饮料,如今却在二手平台上被炒至66元至88元一瓶,甚至有人标价8900元一箱,库存临期饮料被卖家标榜为理财产品。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消费者对稀缺性的追逐,也揭示了市场中非理性消费与情绪驱动的炒作逻辑。
红色尖叫是农夫山泉于2003年推出的一款功能饮料,主打提神醒脑的效果,广告中曾强调其从深夜竹叶和茶叶中提取精华,适合脑力劳动者饮用。然而,由于口感不佳,这款饮料很快便因腐烂草根味等负面评价而饱受诟病,最终停产。尽管如此,2024年9月,农夫山泉限时复刻了1万箱红色尖叫,并迅速售罄,由此开启了这款饮料的绝版传奇。
随着复刻版饮料的保质期临近,二手市场的炒作愈演愈烈。部分商家将即将过期的红色尖叫标价高达88元一瓶,甚至有卖家声称一瓶售价可达1000元,一箱15瓶的售价高达8900元。这种极端的溢价行为,使得原本5元一瓶的饮料价格飙升了近20倍,引发了公众对市场炒作的广泛讨论。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这种非理性消费行为背后,是情感与心理的驱动。一些消费者认为,红色尖叫因其稀缺性和传说属性,具备了收藏价值,因此愿意为其支付更高的价格。然而,这种消费行为往往缺乏理性判断,容易陷入跟风和泡沫的陷阱。正如评论员清波所指出,缺乏核心价值支撑的产品难以持续炒作,一旦热度消退,其价格也将回归理性。
从企业角度来看,农夫山泉此次复刻红色尖叫并非偶然。作为一家以水+饮料双引擎发展格局的软饮巨头,农夫山泉近年来在茶饮料、果汁饮料等领域不断拓展,而红色尖叫则被视为其在功能饮料市场中的一次尝试。通过复刻经典产品,农夫山泉试图借助情怀营销吸引年轻消费者,同时探索新的增长点。然而,这种策略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在市场反应不及预期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库存积压和资金链压力。
从监管角度来看,这种极端的市场炒作行为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有评论指出,炒作现象不仅可能引发金融泡沫风险,还可能对消费者权益造成侵害。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二手交易平台的监管,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理性看待市场炒作,避免盲目跟风。
红色尖叫的溢价现象,本质上是一场关于稀缺性、情感消费与市场逻辑的博弈。无论是消费者、企业还是监管机构,都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看待市场变化,避免陷入非理性的消费陷阱。
文字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江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gwhyjzz.cn/9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