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上午10时20分,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的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内,一声巨响撕裂了车间的平静。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6名大三学生,在参观浮选车间工艺时,因脚下格栅板突然脱落,集体坠入深达4米的浮选槽中。槽内翻滚着60℃高温的矿浆,混合着重金属离子和腐蚀性化学药剂,瞬间吞没了年轻的生命。仅存的带队教师虽获救,但目睹全程后精神几近崩溃。
这些学生并非走马观花的访客。作为专业对口实践的一环,他们背负着探究矿山前沿技术的学术任务,甚至有人来自湖北贫困山区,靠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才跻身985高校。一名遇难者的高中校友在社交平台悲愤发文:他曾说毕业后要回家乡改善矿场安全,如今却被矿场的漏洞吞噬(Web Page XX)。浮选车间本是选矿核心区域,但现场既无防坠护栏,也未配备应急救生设备,暴露了企业基础防护的致命缺失。
事故直接导火索是一块超期服役的格栅板。该部件设计寿命仅5年,却已使用逾8年未更换。企业不仅未按规定进行承重测试,更放任其长期承载设备巡检人员往来。调查报告显示,脱落瞬间格栅板已严重锈蚀,焊缝处仅剩薄如纸片的连接点。更具讽刺的是,学生坠落点两米外悬挂着企业标榜安全生产5000天的横幅,横幅下方正是被矿浆腐蚀成铁屑的救生圈。
安全管理的系统性溃败在救援过程中被彻底揭穿。事故发生后18分钟,救援人员才抵达现场,远超《矿山应急救援规程》5分钟响应标准。监控录像关键时段竟意外丢失,而本应存于车间的气体检测仪、防毒面具等装备,事后被证实锁在仓库,钥匙不知所踪。更令人发指的是,涉事企业去年安全演练记录显示,员工对浮选槽险情处置的演练评分均为优秀,但实际连基础救援绳结都无人掌握。
校企责任模糊的协议将此行推向深渊。东北大学与该企业签订的实践协议中,安全责任条款仅以双方共同保障一笔带过。校方未核实企业安全资质,也未要求提供防护装备,仅凭一纸《安全告知书》便将学生送入高危区域。而企业为应付高校参观,竟将常规巡检路线包装成科普走廊。
惨剧发生8小时后,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母公司中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声明称对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但全文未提及任何管理失职细节,仅强调配合政府调查和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整改措施仅模糊承诺加强管理,既无设备检修时间表,也未提及责任人追责。这种避重就轻的道歉引发舆论哗然,有网民截取上市公司年报对比:同年该企业安全生产投入预算缩减37%,但高管绩效奖金上涨210%。
监管缺位纵容了风险累积。涉事矿厂近三年接受过4次安全生产标准化验收,均获高分通过。但调查组发现,最近一次检查中,当地应急管理局官员仅在会议室翻阅文件,未进入浮选车间实地查验。更诡异的是,该企业2018年就因格栅板隐患被下发整改通知,但后续复查记录显示已整改完成,实际却从未更换部件。
这场本可避免的悲剧暴露了多重制度性漏洞。当企业将安全投入视为成本负担,当高校把实践安全外包给协议,当监管满足于纸面合规,年轻生命的陨落便成为必然。截至7月24日,遇难者家属仍在严寒矿区守候真相,而矿厂的浮选槽已恢复运转——新装上的格栅板标着醒目的试用产品字样。
文字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江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gwhyjzz.cn/9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