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1项医疗技术入围武汉市首批核心医疗技术

访客 2025-08-19 13:02:14 60648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共有11项医疗技术成功入围武汉市首批核心医疗技术,展现了其在医疗领域的卓越实力和领先水平,这些技术的推出将极大地推动医院的发展,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这一成就标志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在医疗领域的持续创新和进步,为武汉市乃至全国的医疗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记者徐睿捷,通讯员任艺萱)

8月18日,武汉市首批核心医疗技术正式发布。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以4项“领航”医疗技术、5项“先锋”医疗技术以及2项“强基”医疗技术合计11项医疗技术,在39家医疗机构中脱颖而出。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1项医疗技术入围武汉市首批核心医疗技术

本次首批武汉市核心医疗技术由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牵头主办,旨在加快打造国际医疗创新高地,促进医疗领域技术创新和临床应用水平跨越式提升。

一、领航技术

(一)新型微创植入式前列腺尿道悬吊手术治疗BPH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院长、泌尿外科程帆教授针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风险高、性功能损伤及医疗成本攀升等临床痛点,国内首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创植入式前列腺悬吊系统(Urowell),在局麻下精准解除尿道梗阻,排尿通畅同时保护性功能及射精功能。

(程帆教授操作优诺维(UroWell)手术系统为患者解除病痛)

相较于进口器械,微创植入式前列腺悬吊系统显著降低医疗成本(单价为进口50%),已通过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验证(224例),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其行业价值在于推动国产高端植入器械研发,社会价值惠及超1亿中国BPH患者。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1项医疗技术入围武汉市首批核心医疗技术

(Urowell手术装置的适应症及优势)

(二) 消化道肿瘤内镜下人工智能早期诊断技术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于红刚教授团队自主研发“消化道肿瘤内镜下人工智能早期诊断技术”,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构建了全球首个覆盖内镜诊疗全场景的智能辅助诊疗体系,实现从术前评估、术中辅助到术后决策全链条智能化应用,并成功孵化了“内镜精灵”“胆胰大师”“报告精灵”等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I医疗设备,显著提高消化道早癌检出率,为破解全球内镜诊疗质控难题贡献了中国方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1项医疗技术入围武汉市首批核心医疗技术

(于红刚教授使用“内镜精灵”为患者做胃肠镜检查)

(三)自主神经调控技术防治重大心血管疾病

自主神经失衡是心源性猝死等重大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始动及维持因素。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余锂镭教授/江洪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自主神经调控防治重大心血管疾病研究,创新研发“监测-调控一体化”闭环技术体系,全球率先开展无创自主神经调控技术联合标准治疗改善心梗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研究显示该方案使急性心梗再灌注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事件降低71%、心肌损伤标志物减少31%、心功能恶化指标改善51%,有望为进一步改善急性心梗预后提供新策略。

该系列核心技术被Circulation、JACC等配发编委评述18篇,引用超7000次,获国际同行广泛认可,并拓展其临床应用,被国际/国内相关领域核心指南广泛引用。获评“全球年度十大进展”“年度全球心血管亮点”,美国科学院院士John A.Rogers教授曾在Cell上发布的国际前沿展望中配图引用并正面点评团队研发的核心技术。

(全球首个无创自主神经调控防治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四)持续灌流模式耳内镜技术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Ⅰ科主任廖华教授团队首创的“持续灌流模式”耳内镜手术,堪称耳外科领域的革命性技术突破。

该技术以持续灌流手术模式及配套器械的研发为核心创新点,精准破解了传统耳内镜手术的固有难题:不仅大幅提升了手术视野的清晰度,显著提高手术效率与安全性,更将平均手术时间缩短50%-80%;同时,其适用范围覆盖90%以上的耳外科疾病,有效拓展了耳内镜手术的应用边界,兼具减少手术创伤、加速术后恢复、提升治疗效果及缩短住院周期等多重优势,有力推动了耳科微创手术理念的普及与深化。

目前,该技术已成功输出至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让中国耳科技术在全球临床实践中占据前沿地位。

(廖华教授演示3D持续灌流模式耳内镜手术)

二、先锋技术

(一)高危心脏瓣膜病微创介入治疗技术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洪教授领衔的团队通过整合优势医疗资源,建立多学科协作诊疗体系,成功构建了标准化高危心脏瓣膜病微创介入技术平台,为传统外科手术高危患者提供了革命性的治疗选择。

目前,江洪教授团队已完成逾千例高危心脏瓣膜微创介入手术,研发并推广多项原创性技术,主导参与10余项国产瓣膜介入器械的研发与临床转化工作,并牵头制定了行业专家共识,显著提升了我国心脏瓣膜疾病微创治疗水平。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1项医疗技术入围武汉市首批核心医疗技术

江洪教授(右)心脏瓣膜置换术中操作

(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精准诊疗技术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张振涛教授团队开展了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精准诊疗工作。针对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和帕金森病的临床诊疗难题,研发了帕金森病蛋白聚集体的PET示踪剂,探索了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血液学标志物,开展了皮肤活检检测。

团队还构建了集人工智能与远程管理于一体的精准诊疗模式,建立了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全程管理体系,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1项医疗技术入围武汉市首批核心医疗技术

(张振涛教授团队)

(三)肺移植关键技术

基于终末期肺病患者诊疗模式的创新性思考,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Ⅱ科主任林慧庆教授团队率先构建涵盖“供肺保护-外科创新-规范管理”的肺移植关键技术体系。

团队创新提出基于肺保护的中国EVLP策略,创建外科驱动的肺移植技术体系,引领诊疗规范建设。创建“挽袖式”吻合、“腋动脉置管PVA ECMO”,成功突破复杂肺移植技术瓶颈,制定国家标准/指南/共识17部。该成果已在全国21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显著提升围术期生存率与远期预后,推动我国肺移植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1项医疗技术入围武汉市首批核心医疗技术

(林慧庆教授肺移植团队)

(四)结直肠癌前病变实时AI辅助诊断技术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Ⅰ科主任沈磊教授团队领衔研发多模态AI辅助诊断系统,聚焦于识别小于5mm的结直肠腺瘤,实现了结直肠癌前病变“检测-分型-质控”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多模态AI辅助诊断系统基于超10万例标注数据建立的腺瘤分型模型,已在全国600余家医院推广应用,累计辅助检出腺瘤 1万余例。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应用后,腺瘤检出率增幅高达60%,有效改善了腺瘤漏诊率高的问题。 此外,系统还能自动监测退镜速度与盲区覆盖率,辅助医生发现盲区病灶。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1项医疗技术入围武汉市首批核心医疗技术

(沈磊教授团队运用AI辅助技术帮助患者发现病灶)

(五)喉癌根治手术及喉功能保全技术

向熄声的生活说不!不切喉根治喉恶性肿瘤!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华清泉教授团队国内首创会厌软骨喉功能重建手术,联合围手术期新辅助治疗,治疗局晚期喉癌。

该技术为局晚期喉癌患者提供了重建喉功能,保留发声交流的能力。解决晚期喉癌全喉切除后,患者因病致残,生活质量下降,社会属性部分缺失的世界性难题。已获多项国家专利,目前已开展国内十数个医疗机构共同成立多中心研究,引领行业发展。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1项医疗技术入围武汉市首批核心医疗技术

(华清泉教授团队正在开展保留喉功能的喉癌根治手术)

三、强基技术

(一)预防大龄多产女性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新型智慧诊疗系统

及进展患者的微创核心技术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洪莉教授团队应用的盆底功能障碍新型智慧诊疗系统及微创技术,将盆底疾病智慧诊疗与微创创新术式双轨并行,聚焦盆底疾病的“预、防、诊、治”全周期管理,实现盆底疾病诊疗的个性化精准化,有力地降低了盆底疾病的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缩短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

目前,该技术惠及湖北省内20多个地区5000 余人,为广大女性健康带来福音。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1项医疗技术入围武汉市首批核心医疗技术

(洪莉教授为复杂尿漏患者开展修补手术)

(二)过敏性疾病特异性免疫治疗技术的创新——扁桃体注射免疫治疗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Ⅱ科主任许昱教授团队创新脱敏疗法,经扁桃体注射过敏原疫苗,可直接激活淋巴器官免疫应答,其效率较传统方法提升100-1000倍,过敏性疾病治疗周期从3年缩短为最短3个月。

该疗法只需用细针在口腔内的扁桃体上注射3次药物,就能有效改善顽固的过敏症状。相比传统皮下注射脱敏需3年内反复往返医院多达近70次,该方法极大减少了患者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且安全方便,适合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结膜炎、特应性皮炎等过敏人群。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1项医疗技术入围武汉市首批核心医疗技术

(许昱教授进行扁桃体注射免疫治疗)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获评的11项武汉市首批核心医疗技术,不仅是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更是守护百姓健康的关键支柱。

未来,医院将始终立足临床需求,以交叉融合为驱动力,以机制创新为保障,畅通“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创新路径。医院将以建成世界一流医院为目标,继续通过推动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生物医学影像等前沿技术向实际应用转化,让科技创新结出服务患者的丰厚果实,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关键领域不断开拓创新、奋勇前行。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