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陈林 熊帆 叶霞
“早知道手术这么管用,这些年的‘长短腿’及疼痛的罪,我就不用受了!”7月24日,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骨科病房内,家住江夏金口金水闸,现年69岁的焦奶奶(化名)扶着助行器稳步行走,重拾正常生活的喜悦心情溢于言表,“三十多年了,这腿终于不疼了,还一样长了!”
老人受疼痛折磨三十余年,终于找到了病根
“这些年,试过各种偏方,贴膏药、吃止痛片都不管用,夜里疼得直哭。最难受的是连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上厕所都得孩子们抱着去。”据焦奶奶介绍,自己腰部及右髋部疼痛,早在三十多年前就有,起初只是偶尔隐痛,她总觉得“扛一扛就过去了”,也没有系统治疗;后来渐渐从间断发作变成日夜煎熬,出现髋部外展、旋转、弯曲都变得困难,甚至出现右腿比左腿短,走路跛行越来越严重。
据焦奶奶介绍,自己的妹妹也是类似情况,数月前在这家医院做了髋关节手术,现在行动自如;在妹妹的鼓励下,焦奶奶才鼓起勇气,在家人的陪同下,于7月20日来到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骨科就诊。
“腰椎及髋关节CT提示:L3椎体压缩性改变,右侧股骨头坏死。”据该院骨科管床医生黄攀介绍,焦奶奶右侧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为CROW4型,还合并严重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髋臼股骨头坏死,髋臼上壁有缺损,周围满是骨赘,臼底布满囊性变——关节早已“千疮百孔”。
“CROW分型是用于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一种分类方法,分为四型,其中4型最严重。”该院骨科主任杨俊忠介绍,老人的臼底囊性变如蜂窝,股骨头坏死伴3厘米短缩,这正是导致焦奶奶长期疼痛、活动受限及患肢短缩的根本原因。3D技术预演手术路径,精准填补髋臼缺损“用同种异体骨块填补髋臼缺损、轻柔操作保护坏死臼底、备好截骨固定器械……”面对焦奶奶如此复杂的病情,杨俊忠主任团队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
7月21日上午,在该院麻醉科的密切配合下,杨俊忠主任团队为焦奶奶行“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历时一个半小时,术中出血量极少;术中透视显示:双下肢等长关节修复面完整,人工关节位置与术前规划一致。术后,焦奶奶顺利返回病房。
“我们就像在废墟上重建一座房子,每一块‘砖’都要放得分毫不差。当最后一针缝合完成,我们才长长舒了一口气。”据黄攀医生介绍。
一体化服务模式,为高龄患者提供“全周期管理”保障
“这辈子,没敢想还能有这一天。”术后第二天,焦奶奶已能独立行走,表示腰腿部疼痛也彻底消失。看了看自己等长的双腿,焦奶奶拉着护士长叶霞的手说道:“医生把我的腿治好了,护士把我照顾得比亲人还细,这医院真是我的恩人!”
“我们创建了‘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服务模式。”据护士长叶霞介绍,像焦奶奶这类高龄患者,护理团队从术前就开始“无缝衔接”:护士每天到病房教老人做深呼吸训练,预防术后肺部感染;详细讲解术后康复要点,帮她缓解紧张;康复期“一对一”指导,从“勾脚”“抬腿”等小动作开始,每天记录进步。
“焦奶奶是近两周来,成功开展的第21例高龄全髋置换手术患者。”杨俊忠主任介绍,高龄不是手术禁区,关键在技术精准度与护理颗粒度;前面20例案例中,年龄最大的有98岁;基本上术后1天,便可下地行走及康复锻炼。医院建立了老年髋部骨折救治绿色通道,实行“术前数字建模-术中导航定位-术后实时评估”的闭环管理,实现入院48小时内手术,术后24小时可下地行走,平均住院日从15天压缩至7天。
文字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江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gwhyjzz.cn/9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