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洪曦
“执”以阳光,“行”以公正。今年以来,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法院深耕“阳光执行”品牌建设,探索司法公开路径,强化善意执行,深化执源治理,将执行权的运行“晒”在阳光下,让公平正义更加可感、可触。
阳光流程:在信息公开上下功夫
“叮叮!”老王的手机屏幕亮起,弹出一条来自硚口法院的通知短信。逐字阅读后,老王脸上露出了笑容。原来是他作为申请执行人的案款已执行到位,并通过“一案一账户”收入法院,待完成发放流程,便可直接打款至老王预留的收款账户中。
身在外地务工的老王,从申请网上执行立案开始,一度担心难以实时了解案件的进展。然而,法院发出的一条条信息打消了他的顾虑。“从立案成功到法官承办,从冻结账户再到扣划到账,每一个关键环节法院都有提醒,就像把案件执行的进度条展现在我面前。”
硚口法院强化执行节点管控,将执行信息公开范围规范为文书生效、执行立案、首次查控、拟采取强制措施、财产处置、案款分配、执行结案等主要内容,在重点环节向当事人推送信息,今年以来,已累计推送信息7800余条。在金钱给付类民事执行案件中,还向申请执行人提供财产查控、财产处置和案款分配3张清单,便于其及时了解被执行人的财产信息和执行进展。
“此外,为进一步加强与群众的联系,我们灵活运用法院线下接待与智慧执行APP线上留言‘双路径’,构建‘立案初次接待、法官日常接待、局领导集中接待、智慧执行线上接待’多层级沟通渠道,对当事人的诉求一盯到底。对外公布执行干警办公电话及执行线索全天候接收电话,执行事务中心综合受理咨询答疑、信访投诉等事务,确保事事有回应。”相关负责人表示。
阳光施策:在善意执行上做文章
“感谢法院善意执行,既保障了我们的权益,也给了对方缓冲空间,让我们两家企业都能好好经营!”某科技公司与某工程公司合同纠纷案件中,硚口法院运用“双向评估+失信处罚警示”机制,促成50余万元案款一次性履行到位。
立案之初,执行法官指导两企业从资金周转、劳动用工、商誉影响等维度评估执行对自身的影响。法官则依据企业自评情况及线上线下调查所得,填写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表,进行综合研判。了解到工程公司是因多笔尾款未收回才无钱履行后,执行法官刚柔并济,一面向工程公司送达《失信处罚警示函》,严明逃避、抗拒执行将面临的法律后果;一面组织双方协商,引导两企业念及合作情谊,互谅难处。最终,科技公司同意给予工程公司履行宽限期。得以喘息的工程公司在收到尾款后,第一时间将全部款项履行完毕。
为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硚口法院建立健全涉企案件经济影响双向分级评估和强制措施“预告知”制度,将“预告知”文书与《失信、处罚警示函》内嵌到执行系统,发挥警示督促作用,在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努力降低司法活动对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今年以来,共计向被执行人推送各类预告知、预处罚文书180余份,促成被执行人主动履行75件,涉及金额815万元。
阳光协同:在执源治理上聚合力
“如果执前和解未能奏效,会不会耽误我执行立案?”因小赵未按时向小李偿还借款,小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鉴于案件事实清楚,标的额较小,且当事人是朋友关系,负责执行立案的法官建议采用执前和解机制,加速矛盾化解。
“如果未能达成执行和解,我们会立即进入执行环节,全力保障您的胜诉权益。”听到法官的答复,小李立即填写了申请材料,案件被转交至执前和解调解员手中。在调解员以法律为尺、以情感为桥的耐心劝说下,该案顺利和解,于3日内实质性化解。
硚口法院坚持“抓前端、治未病”,推动矛盾纠纷执前化解。强化“立审执”联动,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探索构建“前端预防、执前督促、正向激励”的执源治理模式。前移执行关口,将9000余份《自动履行告知书》与裁判文书一并推送给具有给付义务的当事人,提前告知拒不履行将面临的法律风险,强化履行自主性;强化正向激励,向及时履行的当事人发放《自动履行证明书》,正面评价守信行为;推进执前和解,加强对执行立案法官与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精准识别、逐案分析,成功达成执前和解502件,新收首执案件同比减少,执源治理成效显著。
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树公信。接下来,硚口法院将继续擦亮“阳光执行”品牌,让信息流程更公开透明、让执行举措更务实灵活、让纠纷化解更快速高效,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让“法治阳光”照进维护公平正义的每一处角落。
文字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江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gwhyjzz.cn/9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