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文票”获利千倍,
武汉一老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反诈民警潘黎闻讯反向操作,
以“想一起赚大钱”为由
跟着老人一起进入诈骗公司,
卧底摸清其底细后,
与战友一起端掉
特大养老诈骗犯罪团伙,
抓获涉案人员118人,
查证涉案资金7.8亿多元,
冻结赃款1.5亿元。
7月21日,记者从警方获悉,
该团伙数十名骨干成员获刑。
民警正在办理特大养老诈骗案——“梅兰竹菊”专案。通讯员岸公暄 摄
反向操作突破“断线”线索
潘黎今年40岁,是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刑事侦查大队民警。2022年5月27日上午,他在分局反电诈中心值班时,劳动街派出所民警打电话求援,称一名老人可能被骗,但怎么劝都不听。
潘黎(右)正在办案。通讯员岸公暄 摄
经了解,老人姓吴,72岁,家住江岸区。当天上午,他前往辖区一家银行,要求向某平台账户充值2万元。银行工作人员察觉异常,通知派出所民警赶来劝阻。老人因转账未成功十分恼火,坚称自己在投资理财,质问民警和银行工作人员“凭什么不让我赚钱?”但当民警询问具体投资内容时,他却闭口不谈。
潘黎判断:老人到银行急于转大额存款却说不清原因,八成是被骗。若未能及时劝阻,他必定会继续受骗。他问清老人离开银行后去了医院,立即赶去劝说。
民警清查特大养老诈骗案——“梅兰竹菊”专案证据。通讯员岸公暄 摄
2017年,江岸区分局刑侦技术能手潘黎参与反电诈专班,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针对不断翻新的诈骗手段,潘黎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反制措施:发现新骗局后,立即通过直播和媒体揭露;与辖区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联防机制;为骗子和受害人“画像”——“网上让你转款汇钱的都是骗子,转款汇款却说不清原因的多为受害者”,并联合社区民警广泛宣传防范。老人身上的种种迹象表明,他可能落入了一个新型隐蔽骗局。
在医院找到老人后,潘黎正面劝说无效,转而采取反向策略。他套近乎表示:“听说您有赚大钱的门路,能否让我也赚一点?”老人经不住软磨硬泡,掏出手机展示一款名为“梅兰竹菊”的APP,神秘地说:“通过这个平台投资‘文票’赚钱很快,我投了6000元,现在已经翻了几十倍。”凭借多年反诈经验,潘黎推断这是山寨平台。
卧底揪出跨19省养老诈骗案
次日,潘黎在老人引荐下乔装进入该团伙线下“运营公司”——“梅兰竹菊”文交所华中运营中心。会议室里,一名“讲师”正激情授课,台下30多位50岁以上的投资人听得热血沸腾。墙上张贴着夸张海报:“平台股东背景雄厚,正推进赴美纳斯达克上市,为投资者打开国际金融市场通路。”
民警卧底特大养老诈骗案——“梅兰竹菊”专案。通讯员岸公暄 摄
经初步侦查确认该公司涉嫌养老诈骗后,潘黎立即上报,江岸区分局成立侦查专班。调查发现,该团伙设立虚假“交易平台”,以投资“文化收藏品”为幌子,诱骗中老年人购买“金丝玉叶”“金玉良缘”等50余种“文票”,并通过返利分红、低价配股等套路诱导拉新人入局,同时操控“文票”价格,以虚高股价吸引更多资金入池,骗取钱财。
民警清查特大养老诈骗案——“梅兰竹菊”专案证据。通讯员岸公暄 摄
在该团伙操控下,2021年底,“金丝玉叶”文票以10元“上市”,半年内涨至最高15000元(涨幅1500倍),截至2022年6月仍高达7500元。由于作案手段隐蔽、受害人被深度“洗脑”,主动报案者极少。经查,该团伙总部设在南京。
当年6月30日,武汉警方调集200余人分赴湖北、江苏、湖南等地,抓获嫌疑人118名,扣押电脑57台、硬盘20个、银行卡152张、手机173部。涉案资金约7.8亿元,受害人遍布19省,损失从数千元至近百万元不等。截至报道时,30名主犯已获刑,案件仍在进一步办理中。
记者|陈勇
通讯员|唐时杰
文字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江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gwhyjzz.cn/9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