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博物馆新展启幕 380余件陶瓷珍品展现千年瓷艺变迁
武汉博物馆盛大开幕新展览,展出超过380件珍贵陶瓷艺术品,这些展品展现了千年瓷艺的变迁,反映了不同时期陶瓷制作技术和审美观念的演变,此次展览将呈现陶瓷艺术的精湛技艺和深厚文化底蕴,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中国陶瓷艺术的魅力。
近日,武汉博物馆三楼展厅迎来一场全新展览——“万象随陶钧——馆藏古代陶瓷艺术展”。作为武汉博物馆近年来重点打造的常设展之一,本次展览在展品遴选、内容解读、展陈空间、互动展项等多方面全面升级,既能系统呈现中国陶瓷数千年的陶瓷艺术演变,也为公众提供一次全方位、多角度感受陶瓷艺术的机会。
“万象随陶钧——馆藏古代陶瓷艺术展”一角。
为全面提升观展体验,原“古代陶瓷艺术展”被迁移至三楼新展区,展览面积扩大至700平方米,布局焕然一新。此次展览从馆藏万余件陶瓷中精选出380余件(套)代表性精品,并采用流畅的环形参观动线,系统引导观众依次观赏“泥火交融”“随时物华”“若采自然”“巧艺天工”四个单元。展览以时间与工艺发展为线索,清晰梳理出中国陶瓷从新石器时代粗犷的陶器,到明清时期釉彩纷呈的宫廷御瓷的演进历程,生动阐释了陶瓷从实用器物逐步升华为审美艺术的历史转变。
“万象随陶钧——馆藏古代陶瓷艺术展”第三展厅。
展览保留了原展中的重量级展品,新石器时代变形蛙纹彩陶罐、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清雍正斗彩芝仙祝寿图盘、清青花海水白釉龙纹胆瓶等馆藏名器悉数登场,在全新展陈空间内风采更胜从前。
镇馆之宝——青花四爱图梅瓶(元)。
展览中首次展出的珍品众多,战国施彩磨光黑陶舞俑,古朴而又可爱;唐三彩罐明艳绚丽,展现盛唐气象;明代琉璃龙形建筑构件气势恢宏,明带座珐花彩狮肃穆威严;清乾隆仿钧釉蝶耳衔环尊,釉色丰富多变,流光溢彩;清光绪“储秀宫”款青花缠枝莲纹大盘,纹饰繁密,清雅丽质。百余件馆藏珍品此次首次面向公众展出,它们让陶瓷发展史从书页走向现实。
游客正在参观展览并拍照。
展陈设计方面值得关注的是,武汉博物馆引入3D数字建模和数字动画技术,打造创新数字化观展体验。观众可以通过交互屏幕上的动态画面直观了解陶瓷从选土、制泥、制坯、修坯、施釉到入窑烧制的全过程。每一个细节都被精细还原,使传统技艺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
此外,展厅设置了一幅8.5米长的《中国陶瓷文化数字长卷》,以时间轴的方式串联起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这是国内首次在博物馆内运用数字交互技术与可触摸曲面屏设备展示中国陶瓷历史。观众通过触摸屏幕,即可在山水画卷中“穿越”历史长河,深入了解陶瓷技艺与文化的演变。
游客正在参观《中国陶瓷文化数字长卷》。
本次展览的设计理念强调“淡而舒雅”。展柜和展墙以简洁素雅的风格为主,让陶瓷釉色在纯净环境中得到充分展现。展览设置多处造景打卡点,让游客在感受陶风瓷韵的同时也能打卡出片。
“六符既昭晰,万象随陶钧。”从粗犷的陶器到精美的瓷器,从先民的日常生活到宫廷的奢华陈设,万物生机随陶轮转动熔入陶瓷,瓷话千古。此次“万象随陶钧——馆藏古代陶瓷艺术展”,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盛会,更是一段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