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网记者 张屏
通讯员 陈凌 史凡
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周静(左一)为冠军团队颁奖
今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湖北赛区首次引入冠军争夺赛。7月26日,四个赛道五个组别的5支冠军团队在湖北工业大学“巅峰争冠”,最终,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桥介数物——通用机器人小脑研发领航者”团队获得冠军。得分紧随其后的第二名是获得亚军的来自武汉大学的“天问机器人:服务型具身大模型领航者”团队,他们研究的也是机器人。
尚阳星(右)介绍项目
“桥介数物——通用机器人小脑研发领航者”此前在此次大赛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业组中获得冠军,项目聚焦机器人“小脑”(运动控制系统)研发,针对市场上机器人运动控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物理迁移难、软件通用性差、开发效率低等痛点,提供动作精准、开发高效、迁移性佳、适配性强的一站式运动控制解决方案。项目负责人,桥介数物(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尚阳星才26岁。这位湖北十堰小伙2017年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后便专注于机器人,2022年底还是南方科技大学研究生的他休学创业。他说:“我们的通用机器人运动控制解决方案经过海量训练,可兼容人形、四足及轮足等不同构型的足式机器人,不仅抗冲击性能优异、能快速通过复杂地形,还具备强大的抗故障和抗干扰能力,功能十分丰富。2025年第二季度,该方案已成功应用于40多家机器人厂商。同时全球首创的通用机器人动作开发平台即将上线,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机器人动作的开发门槛,实现低代码式的开发。”
杨松桦(右)介绍项目
此前在此次大赛高教主赛道研究生创意组获冠军的“天问机器人——服务型具身大模型领航者”,项目负责人杨松桦是武汉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他介绍,该项目解决了当前具身机器人跨场景适应性差、交互能力弱且效能低、成本高且安全性差等痛点,“天问”拥有目前国际上成本最低的高可靠性刚柔耦合灵巧手,已具备“大脑”和“小脑”,能精准抓取易碎物品,支持动作、语音、表情深度融合……它不仅在今年湖北春晚亮相拜年,还在武汉某连锁咖啡品牌“实习”,能完成从制作咖啡到递给顾客的全流程服务,“未来,我们希望它在咖啡零售、商超等生活场景领域实现深度落地。”
“天问机器人”在咖啡店实习(江城网记者李辉2025年2月摄)
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首批入库专家、曾担任IBM中国研究院副院长的陈滢博士多年受邀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前身为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担任评委。长期研究并专注于信息技术领域的他,对两个机器人项目评价都很高:“华科小伙专注于为各色机器人打造一个通用的‘运动控制中枢’,这个很难,但他们在技术上有绝活,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武大小伙也不错,他们做得很全,机器人甚至已经去咖啡店‘实习’了。”他说,武汉是中国教育重镇,有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和强大的科研实力,在人工智能领域展现出显著的资源优势,即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为例,近年从中涌现出的高水平项目越来越多,“希望更多青年学子投入人工智能大潮,缔造下一个宇树,成为下一个王兴兴”。
“作为赛事11年的承办方,我们感受更深!”湖北工业大学校长宋小春说,尤其是近三年,报名参赛的项目数量持续增长,大学生们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借助大赛平台,大量创新科技成果、许多创业公司进行了展示,许多项目因此走向市场,不仅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更激活了产业创新的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今年大赛有以下特点:高校覆盖面、学生参与度历年最高,项目质量、成果转化均再创新高。”大赛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省有138所大中专学校、14.13万个项目、58.4万人次学生报名参赛;入围省赛的460个项目基本都有专利、论文成果作为支撑,近七成创意类项目具备落地转化的潜力,部分项目在大赛通知发布后成立了公司,有了一定的营业收入;很多项目与企业、投资机构在赛前赛中达成了合作意向,大赛签约总金额突破2亿。在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多个领域,一大批创新成果正在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大赛不仅选拔出一批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和人才,更激发了广大青年学生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在全省高校营造更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大赛主办方表示。
(来源:江城网)
文字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江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gwhyjzz.cn/9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