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地处中国腹地,
东连吴越,西通巴蜀,
北接中原,南通滇黔,
是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枢纽,
长江纵贯全境,通江达海。
各民族血脉相融,
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基。
在这一进程中,
湖北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谱写出一曲各民族
交往交流交融、
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荆楚壮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文物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承载者
和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物证,
记载了各族人民
共同缔造伟大祖国的恢弘历史,
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刻内涵,
彰显了中华文明
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的突出特性。
让文物说话,
让历史滋养当下,
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定文化自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4月27日,融在楚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展在省博物馆开展。展览从湖北境内出土的数百万件文物中,精选出150件(套)展现民族“三交”的珍贵文物进行集中展出。文物无声,却默默诉说着各民族在荆楚大地的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
这是一部民族交融的恢弘史诗
西汉时期,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归附,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赐给呼韩邪单于作阏氏(单于的配偶)。王昭君作为和平使者,远嫁漠北草原,带去了中原的先进文化与生产技术,漠北草原迎来“边城晏闭、牛马布野”的太平盛世,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融合,成就了“昭君出塞”的民族团结佳话。
王昭君,就是湖北兴山人。在此次的展览中,主办方特意将清代倪修梅的《昭君出塞图》,选为展陈的重点展品之一。这是该文物的首次展出。
倪修梅《昭君出塞图》
融在楚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展
以“贡献大一统”“促进大交融”
“维护大团结”三个单元,
呈现包含玉器、陶器、
简牍、书画在内的多类文物。
其中,有6件(套)展品
为2024年的考古新发现。
对于在草原上生活的游牧民族来说日常饮食以肉类和乳制品为主,青砖茶具有消食解腻作用,被誉为“生命之饮”,游牧民族生活的高寒地带无法产茶,而湖北是“万里茶道的起点和商贸集散地,远销牧区的青砖茶中,“长盛川”等青砖茶广受欢迎。
长盛川褒奖状
宜昌市伍家岗是万里茶道上的重要节点。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由湖北何氏家族于1368年始创,已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在鼎盛时期,长盛川仅夷陵(今宜昌)分号就有工人200多人,年产砖茶5000箱以上,每年的收益高达76000银元。为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相继成立了数百家茶庄,衍生出了“长顺川”、“玉盛川”等近五十个品牌,长期销往蒙古、俄罗斯和欧洲诸国,并在世界各地设立260多家分号。
展品中,“大巨川”洞庄青砖茶、内蒙古包头隆裕泰粮货店以砖茶为抵押物向银行贷款的凭票、英商宝顺合茶庄招牌等一系列文物,都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大巨川”洞庄青砖茶
文字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江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gwhyjzz.cn/4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