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代梅 汤荣炳
“墙面彩绘可联动区内高校艺术系”“建议草坪灯更换成杀虫灯”。7月18日,在武汉市江夏区农业农村局第四期和美乡村项目设计评审会上,该局组建的服务三农的青年团队“小青农”们正为法泗街10个和美乡村项目设计方案提出优化建议。该区农业农村局创新打造“评审+培养”双平台,让青年干部在参与和美乡村建设中加快成长为农业农村工作“多面手”。自创新评审机制以来,该局已累计开展4期评审会,为36个村湾设计把脉问诊。
在项目评审中,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相关科室组成“评审导师团”,逐一把关设计理念、群众需求、负面清单规避等关键环节,从政策解读到实操指导,从问题分析到解决方案,“导师团”的意见点评,让小青农们更加清晰地理解了“好设计”背后的治理理念、群众立场与政策导向,加快实现从“纸上学”到“实践干”的转变。
“小青农”团队通过“三学”机制快速提升,即会前“预学”、会中“跟学”、会后“践学”。他们提前研读《江夏区和美乡村建设奖补标准》等政策文件及每期项目评审资料,建立知识库;参会时认真记录各村书记汇报要点,做好点评;会后与局和美乡村建设工作专班共同参与方案优化,加快把理论转化为实践。今年新招录进来的公务员小刘说,通过评审会这个“问诊台”,既为乡村建设开良方,也为个人成长“拓视野”,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见世面、长才干。
评审会上,“小青农”团队不再是“记录员”,而是主动挑起“把关人”的担子。一挑方案审核关,针对项目设计中“道路拓宽至5米”的方案,团队成员小汤发现道路拓宽可能占用基本农田,现场与村级、设计单位核实土地性质,避免了基本农田占用事件的发生;二挑设计优化关,在新河村项目中,团队成员小罗建议设计方案用本地果树替代银杏选项,更接地气;三挑风险防控关,每位成员细心核查项目投资内容,严格对照负面清单,提出优化建议。
文字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江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gwhyjzz.cn/9373.html